当前位置:首页 > 高考作文 > 满分作文

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

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相关信息,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。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

1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

①英雄者,国之干;庶民者,国之本。(军事著作《三略》)


②“……我在梦幻中,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,又听到了战场上那陌生、哀愁的呻吟。我的耳旁回响着,反复回响着责任、荣誉、国家。”([美]道格拉斯?麦克阿瑟)


③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,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。(《人民日报》)


最近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的“我眼中的英雄”大型网络主题征文活动,请你综合以上材料内容,写一篇文章投稿,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

要求: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
【文题解析】:


(一)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。


(1)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、写作任务、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。


其中材料内容是几则有关英雄的名人名言。


写作任务是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“我眼中的英雄”大型网络主题征文活动,请你综合以上材料内容,写一篇文章投稿,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

写作要求主要是从标题、立意角度、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。


(2)立意参考:


①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。


②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、荣誉,能为国家尽心尽力、鞠躬尽瘁就是英雄。


③英雄精神需要执着坚守。


(二)写作任务分解。


任务一:征文主题“我眼中的英雄”


注意:必须明确引导语中的“我眼中的英雄”这一征文主题,如果没有扣住这一点,没有自己的观点,内容不得上一等。


任务二:结合上述材料


对材料中有关英雄的观点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。要扣住对英雄的看法来进行写作。


2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 分)


半个多世纪以前,我们以“资产阶级”“无产阶级”等都带有“阶级”的词语评价人的身份;十几年前,我们又以“白领”“蓝领”“金领”等带有“领”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;近一段时间,央视新闻的一篇《早安啊,打工人》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“打工人”自标身份……而“打工人”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。有赞同“打工人”这种提法的,说“打工人”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,这三个字代表着勤奋、热情、坚韧和上进,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;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,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,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,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,企图通过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的高压生活环境。


读了上面的材料,你对“打工人”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?请以高中学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,向《青眼看社会》杂志的‘热点时评”栏目投稿。

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本题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。审题时首先看材料,材料可分为两部分,前一部分主要写不同时期人们对于身份的界定方式,先是以“阶级”去评价,后是以某“领”去区分,再是近段时间以“打工人”自标身份,这里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在里面,也包含了对“打工人”这一身份的自我认同,即对这一身份标签有了较明确的褒的态度;后一部分主要是写对“打工人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,一种赞同,一种反对,但各自的理由又都似乎很充分。但结合对前一部分内容的分析看,我们更应该倾向于赞同“打工人”这种称呼。


但如果从“反对”的角度写也可以。结合材料中反对者的理由,将年轻群体所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和重重挑战的生活环境展现出来,在此基础上去解释这种“冷幽默”的称呼有什么弊端。同时为了使文章表现正能量,可在文章结尾跳出评论“打工人”这一称呼的高度,去谈集体、社会、国家正在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,努力打造新时代让人自豪的“打工人”。


然后,我们要看作文的任务情境。任务明确要求写作者的身份为高中学生,这个切合中学生的实际;《青眼看社会》中的“青眼”有两种理解方式,一是理解为青年的眼睛,这和前面“以高中学生的视角”是相吻合的,二是理解为和“白眼”相对的,即对人喜爱或重视的一种表情,即文章要力求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,传播正能量;向“热点时评”投稿,意味着要写时评,文体上要写议论文或杂文;从写作内容上看,要表达出自己对“打工人”这一称呼的思考和感悟。


[参考立意]


(1)从赞同的角度:早安,打工人;读懂打工人的平凡与伟大;做不-样的打工人


(2)从反对的角度:“打工人”的冷幽默


3、阅读下面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

①时代像筛子,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,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。 ——王鼎钧


②从哪里来,往哪里去,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,如月光泻地。 ——龙应台


③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:寻找自己,坚定地成为自己。 ——赫尔曼·黑塞

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个人怎样的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


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。材料由三句话构成,分别解读如下:


①“筛子”是个形象的比喻,在时代这个大筛子面前,所有人都是身处其中的糠谷,重要的不是你能跳多高,而是你能不能长期地留在局内。可以提炼出时代的前进、事物的发展、人民的自我更新等关键词。


②回望来路,展望前路,对生活、对人生,对未来有了更明白更深刻的认识。可以提炼出社会事物的发展、人生的目标方向 、个人的信仰追求等关键词。


③此句阐述的是生存的意义,不论走向何方,听从内心,坚定自我,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,然后忠诚于它。


综合三则材料来看,时代是背景,个人是主角,需要把个人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方为最佳立意。


【参考立意】


①最好的时代,做最好的自己;


②找准人生目标,坚定人生道路;


③无论时代怎么变化,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
④时代在发展,个人要进步。


4、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 分)


才者,德之资也;德者,才之帅也。——司马光


治国经邦,人才为急。——孙中山


实施人才强国战略,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,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、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。


"天下事莫不成于才",党的十八大以来,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。本学期,育才高中文学社拟举办一个以"我的人才观"为主题的座谈会,现邀请你作为与会嘉宾写一篇发言稿,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。


要求∶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 800 字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作文命题深人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,注重情境设置,引导学生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家关于如何识才、爱才、育才、用才,以及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的新思想、新要求。作文命题由三部分组成:一是阅读材料,二是情境任务,三是基本要求。这些形式考生都很熟悉,有 亲和感。名为发言稿,本质上还是一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,要求学生注意发言稿的格式。


【参考立意】


人才安邦,人才强国,创新发展呼唤人才。中学生要树立有爱国情怀、时代责任感的人才观。


5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 (60分)


为弘扬中国精神、传播中国声音,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,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《讲好中国故事》的电视访谈节目。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,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,这三个关键词是:共鸣、简单、有希望。


在嘉宾发言结束后,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: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,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?


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,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。请你写一篇发言稿,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。


要求: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本题为 新材料作文,在命题形式上糅合了2020年全国高考卷的特点,稳定中有创新。


题目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——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《讲好中国故事》的电视访谈节目。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景的理解要注意三点。


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“弘扬中国精神、传播中国声音,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”,此处隐含一个信息:向谁弘扬?向谁传播?结合语境,应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,传播中国声音,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。


二是嘉宾的发言反复提及三个关键词一一共鸣、简单、有希望。电视访谈节目题为《讲好中国故事》,那么,“共鸣、简单、有希望”应该就是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途径与方式。结合语境,注意这三个关键词的表述对象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。简言之,这些中国故事应该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;所讲的中国故事应该要简单而不复杂,在简单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又体现了中国精神、传播了中国声音。既然要简单,那自然就要思考哪些中国元素最能体现中国精神,有希望,这既是当下中国的真实现状,也是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希望的所在、发展的前景。


三是此处的写作者一一“你”,是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一位现场观众,也是一位中国青年,在写作中要体现作为中国青年在“讲好中国故事”上的责任与担当。“你”参加了此次电视访谈节目,虽并非嘉宾,但对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”应该也是有一些思考与认识的。“你”听取了现场嘉宾的发言,“你”更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,发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“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,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?”“感触”意味这发言过程中,需要有“你”的相关体验、感受与触动。


6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 分)


最近,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纷纷推出公益广告:“公勺公筷,文明用餐”“拒食野味,走向文明”“保持一定社交距离,尊重他人合法隐私”等等。对此,也有人持不同看法。有的说:“原先的习惯,很难改啊!”有的说:“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,我年龄大了,有些文明习惯我不太适应啊!”还有人说:“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,过后就烟消云散了。”这些不同声音也有一定市场。


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?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“文明习惯大家谈”栏目写一篇文章,倡导大家“养成文明习惯,人人行动起来”,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。要求:自拟标题,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一、材料分析


围绕文明习惯,有两种声音,每种声音各有三个例证。赞同者高呼“公筷公勺,文明用餐”“拒食野味,走向文明”“保持一定社交距离,尊重他人合法隐私”,从用餐习惯、饮食文化、交往习惯三个角度,围绕文明习惯,以“尊重”的内核,阐明对同桌就餐者、野生动物和他人隐私的尊重。有不同声音者,则从“文明习惯难改”“文明习惯改晚了”“文明习惯难长久”三个角度,在固守着自己的陈旧。


二、写作指导


1.立意指向:方向明确,已经给出了方向,就是要倡导大家“养成文明习惯,人人行动起来”,可就其中的三种错误思想进行反驳,揭示他们的本质渲染它们的危害,并就三种正确做法进行褒扬,宣扬他们的积极意义。


2.内容构成:养成文明习惯是目标,人人行动起来是路径。可以把路径分成两半,“人人”和“行动”。“人人”,就要对顽固的人进行思想纠偏;“行动”就要谈养成的做法。这就是文章内容的两大框架,内容可有所侧重,但对三种错误思想的批驳必不可少。


三、任务限定


1.身份限定:高中生。从高中生的认识和理解出发,以高中生的思考和见闻为基点,向外发散。


2.文体限定:本市精神文明网“文明习惯大家谈”栏目,倡导大家行动起来,文明行动,可以写成倡议书,也可以写成驳立结合的议论文。


3.受众:全体市民。要面向全市市民乃至全国人民,就要突出这些受众的存在感,让他们有代入感。


7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

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。夏天,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,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。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,帮他挡住阳光,降低屋内暑气,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。


第二年,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,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。往下看,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。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,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。


要求: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(诗歌除外),自拟标题,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,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;800字以上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本题所给的材料根植现实生活,具有时代特色,导向积极,彰显正能量,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、思考。审题时可采用“主旨领悟法”。年轻人种紫藤花给邻居带来阴凉,楼下邻居种葡萄送给年轻人作为回馈,邻里之间关系和谐。由此可得出材料的主旨,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懂得分享才能和谐相处。也可以采取“由果溯因法”来审题立意。为什么会有楼下邻居种了葡萄回馈年轻人的结果呢?追究原因就会知道,是因为年轻人种的紫藤给邻居带来了阴凉,他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了邻居,邻居心存感恩也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年轻人,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:学会分享、懂得感恩、邻里和谐相处等。从文体上看,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,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,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,议论文要观点鲜明,论据典型,论证有力。


立意:(1)分享使快乐加倍;(2)受惠应懂得感恩;(3)邻里当和睦相处;(4)分享让相处更和谐


8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 分)


湖南某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,以高分填报了北京大学的冷门专业一考古专业,并透露这是她自己的选择。选择考古专业的理由很简单,因为她喜欢历史和文物,并被“敦煌女儿”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。该考生的这一选择在网络上掀起热议。有网友认为。作为农村家庭出身的学生要为家里考虑,学经济、金融等专业,将来解决家庭实际困难。也有网友认为,这么高的分数,就应该填写竞争力更大的热门专业,不要浪费了机会。樊锦诗女士得知此事后,为该考生送去《我心归处是敦煌:樊锦诗自述》一书,表达对她的祝福和希望,鼓励她“不忘初心,坚守自己的理想,静下心来好好念书”。全国各大博物馆、考古机构纷纷为这位考生点赞,并为她精心准备了“考古豪华大礼包”——考古珍贵资料,希望对她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。


读了上述材料,你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?请你写一篇演讲稿,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体会,分享感受。


要求:结合材料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.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本次考试作文是新材料作文。材料包含两部分,一是湖南某考生高分填报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;二是此行为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出现了不同态度。材料的两部分相辅相成,审题立意时要完整把握材料,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,顾此失彼。否则,就会片面理解材料,偏离题意。


(1)切合题意。凡是切合题意,并且全文中心突出,一般在48分及以上给分。


①文化传承。历史和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,该考生因为喜欢历史和文物而选择考古专业,樊锦诗送书鼓励,各大博物馆、考古机构送去礼物.很好地体现了文化的传承。


②坚守理想,不忘初心。该考生喜欢历史和文物,所以选择考古专业,樊锦诗鼓励她“不忘初心,坚守自己的理想”,都指向了“坚守理想,不忘初心”这一主题。


③可以就以下话题发表看法,展开阐述:高分学生选冷门专业;因为兴趣爱好而去做选择,不是为了以后的就业经济前景而去做选择;这位出身农村家庭的考生的选择得到了社会上完全不同的回应;这个冷门专业是针对考古的,该考生喜欢的是历史和文物,这和我们现在提倡的文化传承、文化自信等大有关系;等等。


(2)符合题意。凡是符合题意,并且全文观点明确集中,一般在42~47分之间给分。如“追什么样的星?”“偶像的力量”榜样的作用”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……


(3)基本符合题意。一般在36~41分之间给分。如“长辈的理解和支持”“职业选择”等。如果写成“要安静地读书”“我的命运我做主”等,则可以判为偏题跑题了。


(4)本次作文要求写一篇演讲稿,文本内容应该是以议论为主,写成以记叙为主属于任务不清,文体不对,一般不超过40分。


9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

楚汉争霸时,汉王刘邦一度陷入困境。许多将士趁夜离开,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,也选择离开。萧何听闻韩信离去,来不及禀告汉王,便趁着月色去追韩信。刘邦听说心腹萧何也走了,十分生气。不久,萧何返回营帐,来不及解释,就劝说刘邦接受自己追回来的“逃兵”韩信。刘邦准备给韩信一个小职位,萧何又劝:“横扫天下,非韩信不可。欲用韩信,非大将不可。”刘邦准备召唤韩信,封以大将。萧何第三次劝说:“呼上将如小儿,邀人才而礼傲慢。当择良日,斋戒,设坛场,具礼。”刘邦同意,广做宣传。又力排众议,将战阵之事,全权委托给韩信。自此,韩信执掌汉军大权,东征西讨,助刘邦定鼎天下。后人评说:“刘邦九败而得韩信心,一胜而遂天下志。”萧何月下追韩信,三劝汉王立军神的故事也广为流传。


学校准备选取一个历史名人作为学生榜样,要求学生自主推荐。刘邦、萧何和韩信三人是热门人选。你觉得哪一个更称得上学生榜样?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封推荐信。


要求:结合材料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,可从三个方向构思立意。


①刘邦:不计前嫌(不计较萧何出走),明轻重(封“逃兵”以大将),勇于纳谏(三听萧何劝)。


②萧何:行事果决(月下追韩信),信念坚定(再三劝汉王)、知人善任(慧眼识英雄)。


③韩信:知所行止(做好自己的事),自信自尊(有责任担当,勇于挑大梁),能力超群(建功立业,助王定天下)。


就选择人物而论,刘邦、萧何、韩信各有千秋。就实际情况而论,多数人肯定会选刘邦和萧何,因为材料主体是此二人。但若选韩信,以“身负才华,自信自尊”为主题,更能彰显当代广大青年之志气。


总之,无论选取哪个历史人物立论,都要从称得上学生榜样的角度分析推荐的理由。


10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论语》


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——庄子


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——孟子


厚以责己,薄以责人。——蔡元培


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。——培根


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能教给我们处世之道,哪怕是到了互联网极其发达的今天,这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格言也不过时。学校德育论坛举办以“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”为主题的讨论活动,请结合格言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看法。


【文题解析】


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,也不要强加给对方。


“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”意为正人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务功利色彩,淡得像水一样,于是就成为真正的朋友,取得对方的信任;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,虽过于亲密,但是容易(因为利益)断交。“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”指爱别人的人,别人也永远爱他;尊敬别人的人,别人也永远尊敬他。“厚以责己,薄以责人”意为做人应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。培根的名言说的是培养真正的友谊可以消除孤独。


【立意提示】


①互相尊敬爱护,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。②不苛求朋友,交友不带功利色彩。③建立真正的友谊。


写作时注意四点:一是以“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”为中心,谈其方法。二是指出当今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,如互联网发达了,人们在网上的联系就多了,当面交流的机会就少了。三是注意引用材料中的名言,借以指出怎样处理人际关系。四是注意发言稿的格式。

如果你需要在线作图,30gk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作图网站:https://www.zhaotu.com/

以上,就是30高考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  展开阅读全文
TAG:
本文标题: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
wap地址: https://m.30gk.com/newsdetail/138662.html

与“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”相关推荐